查看原文
其他

涨姿势 | 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都市圈,哪个更具吸引力?

过年回了趟老家,和身边的朋友唠了唠嗑,发现大家不再一味蜂拥“没有爱情只有眼泪”的北上广深,逐渐愿意将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寻找新的机会。一组最新发表的数据,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天津、苏州等二线的人口吸纳能力不断攀升,而这些城市也正构建了中国三大都市圈。



三大都市圈,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沧州共8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都市圈、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

 

在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方面,京津冀拟构建四层轨道交通网,第一层的干线铁路网,往返于150公里及以上的区域;第二层被称为城际铁路,主要是快速连通京津冀主要都市圈;第三层铁路线网是市郊铁路,也将成为接下来交通的一大发力点;最内一层则是地铁,主要解决短途通勤的需求。

 

京津冀不同于于长三角或者珠三角的最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只有点而没有群,而这个点就是北京。而京津冀都市圈所拥有的超大城市仅有两个,一个是北京,另一个就是天津。天津,作为缓解北京人口重压的重要分支,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支点。

 

相比于集聚全国资源于一体的北京,天津承接了一系列国家战略项目和工程,可谓北京吃肉天津喝汤,但是地域更为广阔的河北,却饱受产能落后之苦,服务于北京,却不能获得实质上的回馈。

 

“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本质上是为了缓解首都的压力、整个地区协同发展,目前看来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唐山接手了首钢,随着而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反而造成了北京的雾霾问题,为此,河北收到首都人民的千夫所指。

 

总而言之,京津冀都市圈就是“北京和它的仆从们”,尽管实力强大,但难以复制“长三角”和“珠三角”那样的带动效应形成都市圈。



在京津翼都市圈中,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长三角都市圈

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26市,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都市圈。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交通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规划》,长三角将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也因此诞生了不少人口吸纳能力超强的二线城市,其中以南京、杭州、苏州、宁波为代表。

 

南京和杭州均为长三角都市圈副中心,南京又是唯一一个特大城市。而南京的超高地位,离不开它优势明显的区位。南京靠近合肥,南京都市圈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安徽城市素来关系密切,南京城市圈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实现两个都市圈的融合发展。


杭州自G20峰会后,地位凸显。虽然单就人口、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但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61.1%。杭州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前。

 

江苏的两大经济体之一的苏州,在整体创新、区域优势、现有经济体量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甚至胜过南京。


长三角都市圈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强整体来看,产业结构更稳健,轻重工业齐备,高新企业发展也有条不紊。

 

长三角是唯一实质意义上的都市圈,也将必然是任务最重的都市圈,沿长江经济主轴注定了这一点。京津冀、珠三角、成渝有很高的定位,也是必需的,是需要在三个方向作为区域中心支撑局面,等待中东部连线达成的时机。

 

长三角都市圈可以说是“上海和它的小伙伴们”,将是引领中国的世界级都市圈。



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


珠三角都市圈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包括广州、深圳 、汕尾、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 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都市圈,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江三角湾区等12个都市圈的规划编制。在几个沿海都市圈规划中,珠三角是唯一使用“湾区”的都市圈。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次,中央决定拉上香港、澳门与内地9城一起制定发展规划。从“地区”到“湾区”,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释放出来的信号耐人寻味:改革开放以来,小珠三角凭借毗邻港澳的“天时地利”,与港澳形成 “前店后厂”的模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个过程,既有来自上层的推动,也有市场的力量。应该说,这是历史上大珠三角联动发展的1.0版本。但时至今日,缺乏统一规划的1.0版本已经走到了瓶颈。大珠三角除了要考虑产业转型升级之外,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未来。

 

中央首次将香港、澳门纳入“珠三角湾区”都市圈规划,让内地与特别行政区联动发展。《通知》明确提出,对于这份跨省级行政区都市圈规划,要“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很明显,这是中央亲自出马牵头,对大珠三角发展的2.0阶段做出顶层设计,进而与国际上的都市圈一争高下。一旦写入国家的顶层设计,很多事情都会迎来突破口。这份红利,只会多不会少。

 

目前,世界公认的有八大成熟湾区。从世界经济版图看,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大珠三角港口群有60多个港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港、深圳港。全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大珠三角占据3席。 

 

大珠三角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全球20大经济体系之一,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大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83.50%。据2015年的统计,珠三角湾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美元,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水平;进出口贸易额约1.5万亿美元,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7200万标箱,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5.5倍。加上港澳后的珠三角都市圈不仅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都市圈,而且是中国走向世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引擎。

 

但相比对标的三大世界级湾区,珠三角湾区的产业存在结构单一和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珠三角湾区的产业结构还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占主体,同时,在高科技产业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在打造湾区经济的过程中,一体化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湾区”比“地区”城市间的界限更模糊,更强调融合发展,比如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消费水平相当。

 

此外,作为湾区的第三大标签,珠三角湾区还不够“宜居”。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志明表示,政府所有的决策都应当以“人”为中心,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这样方向才不会错。

 

珠三角都市圈就是“一群亲密的表兄弟”,未来比肩长三角,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引擎。



珠三角都市圈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 


三大都市圈你最看好哪个?

长三角都市圈,苏南浙北加上海,地域广大,又守着天下无双的长江入海口,东邻日本,各种特色产业和城市星罗棋布,都很强,没有太弱的。从南通启东,逆时针到南京,再到杭州、宁波嘉兴乃至温州,最后到上海,这个巨大环形区域内,没有太弱的,比如常州、南通,在这一带普普通通,但其经济实力、商业文化、未来潜力,可能要比中西部很多省会强得多。

 

珠三角都市圈,规模没法跟长三角都市圈比,但吸引了最多的年轻人,创新创业氛围最好,比如深圳已经这么强了,还在大力引进人口,未来20年无忧。所以,珠三的人口,会比长三更密集,单位面积产值更高。

 

京津冀都市圈,虽然具有很大的成长性,但是也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产业严重失衡,强的太强,弱的太弱。水资源是制约京津冀做大的最大资源瓶颈,南水北调解决的问题有限,这也是京津冀和珠三角、长三角的重大区别。

 

那么,这三大都市圈,你最看好哪个呢?(敬请留言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本期编辑:梁龙武 陆海空 赵益祯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涨姿势 | 教育部抽检16275 篇硕士论文发现:不合格论文,普遍有这6个问题

涨姿势 | 中国的省份简称是怎么来的?

高校导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生还是不生?——来自12万人的生育调查

涨姿势 | 中国赏花指南:在最美的花海遇见你

名家观点 | 李德仁院士:老师教我做人做学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